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運作,為台灣與歐洲各國實質關係拓展,開啟新頁。這是我國在歐洲首次以台灣為名設立的外館,也是繼二○○三年斯洛伐克之後,再度於歐洲設立代表處,意義重大。
中國對此表達強烈抗議和堅決反對,揚言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隨即決定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藉著對這個歐盟國家施加懲罰,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這是典型的戰狼外交手段,威脅利誘,咄咄逼人,但效果有限,徒然引起世人反感,讓大家看清中國的鴨霸嘴臉。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外交降級對立陶宛的國際地位毫無影響。
立陶宛決定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消息傳出之後,中國揚言經濟制裁,但立陶宛不為所動,仍然決定推展與台灣的實質關係。立陶宛人口三百萬,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盟與俄羅斯。中國在立陶宛直接投資七八○萬歐元,是立陶宛第廿大出口國,達四點八億美元,遠低於中國向立陶宛出口的十八億美元。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告訴記者:「我們相信與民主國家建立的經濟關係更能延續和持久,因為這種關係較為植基於法治原則,也因此會更符合立陶宛的利益。」一針見血戳破中國經濟的脆弱性與不可預測性。
為反制中國的制裁,立陶宛政府將與美國銀行簽訂六億美元出口信貸協議。 北京今年中加強對立陶宛的經貿施壓,美國也擴大投資立陶宛的高科技產業,增加開放立陶宛農畜產品進口。
美國國務院主管貿易政策與談判的副助理國務卿莫瑞日前在立陶宛表示,北京以霸凌、威脅的方式反對台灣設置代表處,「這件事不是北京說了算」,立陶宛有權自行決定。台灣代表處掛牌當天,在當地訪問的美國國務次卿澤雅表示,美國反對其他國家意圖干涉立陶宛深化與台灣合作的主權決定。美國高層官員前後訪問立陶宛,傳遞的訊息相當明確。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接受採訪時的談話,尤其意味深長。他說:「我們終於可以自由地談論自由,名正言順地稱呼事物」、「這是自由民主世界的勝利」。
立陶宛被蘇聯統治長達半世紀,柏林圍牆倒塌後隔年,立陶宛率先脫離蘇聯宣布獨立,現在已是民主的國家,卻不能自由地談論自由,不能名正言順地稱呼台灣,顯然是中國施壓的結果。中國拿經濟當誘餌,將「以商逼政」推廣到全球,脅迫各國接受它的一中原則,但國際社會不再吃這一套。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應該要意識清楚瞭解到「台灣不同於香港,西方對這點存有強烈看法」;他說,北京的問題在於,「沒人完全知道中國真正想要達成什麼」。布萊爾表示,美國對中國立場明顯在改變,來到正確的政策立場。國際氣氛已經轉變,戰狼外交再度踢到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