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龍頭關注台灣

 

由德國社會民主黨、綠黨及自由民主黨三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文件中指出,台灣海峽現狀只有透過和平方式以及兩岸均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在歐盟的一中政策框架下,德國支持民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協議文件希望和中國「在競爭中維持公平的遊戲規則」,表明要將新疆人權問題納入議題,主張香港應重新實施一國兩制。歐盟龍頭目光轉向台灣,令人欣慰。

梅克爾執政時期,德中經貿關係非常緊密,2016年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對中國迫害人權及霸權擴張,則採取姑息主義,因此遭到反對黨批評。德國是歐盟老大,梅克爾的中國政策走向,影響了歐洲對中國的立場與態度,台灣的處境相對艱辛。

 

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德國籍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就表示,歐盟成員國應在中國問題上達成統一立場,歐洲對中國政策不能由一個或兩個國家決定,如果允許德國和法國自私的主導歐中關係,將會助長中國分而治之的戰略。中國每年邀請中歐及東歐17國舉辦「17加1」高峰會,擴大對該地區影響力,就是分化歐盟戰略的具體例證。

 

立陶宛外交部長呼籲歐盟要團結一致應對中國,並與印太地區理念相近夥伴協調對中政策。他強調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必須從整體的戰略評估,「27加1」才是歐盟唯一可與北京平等對話的機制」,成員國在對中政策上「各走各的路」,恐怕會削弱歐盟力量。匈牙利首都市長接受訪問時表示,匈牙利半數民眾對中國持批評態度,和中國政府對新疆和香港人民的壓迫以及在南海及其他地方的侵略舉動有很大關係。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最近通過《台灣—歐盟政治關係暨合作》報告,敦促歐盟積極與國際合作,維護台海和平及鞏固台灣民主,將台灣納入歐盟「印太合作戰略」重要夥伴,鼓勵強化與台灣的官方交流。歐盟成員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捷克、波蘭,在台灣遭逢疫情之際,慷慨捐贈疫苗;歐盟重新審視中國政策,並將目光投注台灣,是歷經慘痛教訓後的深刻反省。

 

梅克爾本人卸任前接受訪問時,也坦承德國在與中國某些合作方面,起初可能過於天真。她表示,德國政府必須保護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對於像華為這樣的下一代通信網路設備製造商,應該設立很高的門檻,來確保資訊安全。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對內對外都採取強勢獨斷立場,西方國家應對北京時必須強化能力,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他指出,北京的問題在於,「沒人完全知道中國真正想要達成什麼」。他提醒中國,應該要意識清楚的瞭解到,台灣不同於香港,西方對這一點有強烈的看法。歐洲轉向關注台灣,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