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口罩一個公道

鑑於新冠疫情嚴重擴散,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建議民眾,在公共場所戴上口罩或是遮住臉部,防止病毒傳染。川普表示,這個建議「可能很好」,但他不會這麼做。但隔天立刻改口,表示將視情況戴上口罩。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在推特發文,呼籲每個人都應戴口罩。世界衛生組織也表態,支持各國政府要求民眾在公共場所戴口罩。飽受污名化的口罩,終於獲得平反。

 

回想疫情剛爆發之初,台灣旅客到歐美地區觀光,只因為戴了口罩,就遭到當地人指指點點,投以異樣眼光;旅居西方的東方人,出門購物戴個口罩,也都可能受到街坊鄰居言語辱罵,甚至暴力威脅。對照今天歐美人士瘋狂搶購口罩的模樣,仿如惡夢一場。

 

西方人不戴口罩,是基於口罩無用論,戴不戴差不多,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舉?歐、美國的公共衛生學者,多數抱持這個看法,他們的意見也影響政府的決策。當疫情在中國快速延燒,亞洲國家緊張萬分,卻很少看到西方人戴口罩。口罩無用論明顯違背健康常識,戴口罩,可以降低病毒向外傳播的數量與機會;對健康的人來說,戴口罩可以減少病毒感染。這是西方國家及世衛組織對口罩由恨轉愛的原因。

 

西方人不戴口罩,還牽涉生活習慣及文化認知。西方人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要戴口罩,健康的人不必戴。這個認知差異,造成防疫大漏洞。因為新冠病毒和過去的病毒不同,出現許多無症狀案例。有些人雖然染病但沒有症狀,也自認為很健康,不必戴口罩,四處趴趴走,病毒也隨之擴散。

 

健康的人不戴口罩,不幸接觸到無症狀又不戴口罩的病人,就可能受到感染。不戴口罩,無疑是歐美疫情來勢洶洶的主因。台灣在中國爆發疫情不久,政府就提醒民眾戴口罩,也引導產業投入口罩量產,確保國人有口罩可用,總算打贏第一回合的抗疫戰爭。

 

歐美國家因為太大意,導致疫情失控,被迫採取各種封鎖措施,對必要活動貫徹「社會距離」,民眾外出購買生活用品,都能保持適當的間距。餐廳座位距離拉大,或用隔板分開,避免飛沫傳染。台灣清明假期,旅遊景點人潮爆滿,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對防疫工作構成嚴重威脅。

 

目前交通部及地方政府,積極落實搭大眾運輸工具要戴口罩。台北捷運實施新規定第一天,勸導數千名不戴口罩者,有5百多人不戴口罩不准上車。各縣市公車也展開防疫總動員,除了做好車輛消毒,也提醒乘客上車戴口罩,保持距離少交談,身體不適不搭車,這都是防疫必要的步驟。如果情況許可,也應該適度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有助於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